火腿與家鄉肉





在台灣提到火腿,現在大家可以想到的種類很多,不過最早出現的火腿是如今
被稱為「金華火腿」的那種,南門市場是讓火腿在台灣四處跑的出發點。
各類火腿的共同點是豬後腿用鹽醃製而成。世界各地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食物
,英文通稱Ham,中文就叫火腿。其實,火腿之名應該是由於早年醃製用鹽會
有硝,硝酸鹽與蛋白質作用後讓肉質顏色呈紅色,而且這個作法非中國特有的,
西方的Ham也用硝酸鹽,因此也火了近千年。現在因為傳統的硝酸鹽有致癌的
風險,火腿與Ham的醃製方式都有改變,雖然顏色可能不那麼火紅,但火腿的
味道人仍在。
豬後腿的肉質結實,脂肪很少,長久以來是烹飪的一大挑戰,用醃製的方式既
可以長期保存,也能讓豬肉產生特殊風味。然而,只靠鹽來殺菌還是不夠,必
須有低溫與乾燥的配合,在現代的冷凍技術發明前,就必須氣候幫忙,而且醃
製的火腿難免比較乾硬。好在經過久放的火腿雖然乾硬,卻能形成更為特殊的
「陳年味」,那種香味會讓喜愛火腿滋味的人念念不忘。
傳統陳年火腿的製作技術不用煙燻,這一點很特別。中式湖南臘肉就用煙燻,
既能殺菌又增風味,西式醃製肉品幾乎都有煙燻味,火腿尤其標榜這項特色。
除了煙燻味,中西式火腿其他差別就要講到另一項值得大家認識的東西,家鄉
肉。家鄉肉也是用豬後腿醃製,簡單地說,它是中式火腿的半成品或簡化版。
深愛火腿陳年味的老饕可能會說家鄉肉不夠香。實際上,家鄉肉不能像火腿在
久蒸長燉的大菜裡發揮神效,卻更接近西式火腿的味道。
家鄉肉照理講是不經煙燻的,不過如果從中嚐到也不足為怪。台灣用來煙燻的
材料以甘蔗渣為大宗,不像西式以硬木為主。甘蔗煙燻近年來逐漸成為台灣臘
肉的特色,而市場又較偏愛肥肉較少的後腿肉,西式Ham的影響越來越大。家
鄉肉的味道反而知道的人不多。
第一次吃到家鄉肉就好奇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,一直不得而知。如今看看,各
種飲食文章提到火腿多半都是指西式的Ham,一方面感嘆家鄉肉這個名字不夠
庶民,另一方面更體會家鄉漸遠,越來越不容易吃到家鄉肉的味道。